top
请输入关键字
英国威廉希尔公司王昊课题组在浸润研究领域取得突破
2014.12.01

纳米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国际权威杂志ACS Nano(Impact Factor 12)最近在线刊发了英国威廉希尔公司能源与资源工程系王昊">王昊课题组的论文 “Convex Nanobending at a Moving Contact Line: The Missing Mesoscopic Link in Dynamic Wetting”(http://cdn-pubs.acs.org/doi/full/10.1021/nn5046486),报道其在移动接触线基本问题研究中的重要发现。

浸润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造系统。在喷涂、开采、气液相变、摩擦、微流、及诸多生物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亲疏水表面研究的背景。三相接触线作为气、液、固界面汇合的极限区域,是浸润问题的核心,其同时也是纳米尺度分子间长程力和界面作用研究的重要载体。半个世纪以来,源自各个学科的各种理论模型被相继提出以描述移动接触线附近的物理图像。然而由于缺乏实验支持,理论证明一直未能有效开展。王昊">王昊课题组在解决一系列精确调制和误差修正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非蒸发液体的前进接触线,获得从宏观液区向接触线过渡的完整图像。尤其发现距固体表面约20纳米范围以内液膜存在明显凸型弯曲,并且其形态与接触线移动速度显著相关。此“鞋头状”弯曲在部分润湿系统中普遍存在,而在完全润湿系统中则未被观测到。成果展示了浸润宏观表现复杂性的微观机制,并有望结束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微观接触角”概念以及其是否受铺展速度影响的争论。广泛应用的分子动理论(molecular kinetic theory, 1969)提出者英国Terry D. Blake教授评价认为该工作为浸润问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论据,为理论统一铺平道路。

王昊">王昊研究员的课题组关注复杂界面条件下的热量和质量传递现象,开展三个方向的研究,即高效相变换热,气溶胶(PM2.5)净化,以及细胞热物理。

该论文第一共同作者为王昊">王昊课题组的博士生陈磊和博士后于嘉鹏,通讯作者为研究员王昊">王昊。该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91334110)资助。